个人观众通过关注“柳州科技馆”微信公众号,点击右下方“享·服务”,选择“网上预约”,进行门票预约;也可下载“龙城市民云APP”点击“更多服务”,选择“文体教育”,选择“科技馆预约”,进行预约参观;团体参观通过关注“柳州科技馆”微信公众号,点击右下方“享·服务”,选择“团体预约”,按照流程进行预约参观。
金秋九月,全国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正式启幕!
柳州科技馆为大小朋友们准备了一场科技盛宴!观展、探馆、红色电影、动手实验、趣味互动……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将带你领略科学的魅力。期待您与孩子一同前来,开启这段奇妙的科学之旅!这个秋天,让我们在科技馆不见不散!
一、“智启科普月·探索无限可能”科普系列活动
活动一: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智勇闯关答题
活动亮点:题库涵盖人工智能、物质与能量、生命与健康等十大科普主题,两轮挑战让你尽情展现智慧才华。
活动二:神奇科学定时讲解
探索主题:人体为什么会导电?人力发电蕴含着什么科学原理?光线反射会产生什么奇妙现象?快来参加“神奇科学定时讲解”活动吧!
活动三:趣味科学表演
精彩内容:哪吒的风火轮奥秘、东海之水倒流之谜、声波可视化……科技辅导员带你解锁科学魔法。
活动四:科学家精神知识问答
活动意义:弘扬科学家精神,了解科技伟人的卓越成就,培养探索未知的勇气。
活动五:应急救护课堂--生命守护者
实用技能:柳州市人民医院专业医护人员现场教授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技能。
二、“追梦九天破晓时 智启新章探宇深”主题科学课活动
活动一:月相成因
活动简介:每晚的月亮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从一弯钩月,到光芒四射的满月照亮着整个夜空。你是否好奇这些变化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呢?来柳州科技馆天文研究社,在这里你可以亲手制作一个月相模型,了解那些隐藏在月球背后的秘密。
活动二:自制望远镜
活动简介:月球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大约是38.5万公里,而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捕捉天体信息的重要工具。随着科学技术不断革新,望远镜的观测能力愈发强大,能捕捉的天体信息也愈发丰富。让我们先从“自制”一个单筒望远镜开始,来“观察”一下美丽的月球吧!
活动三:昼夜更替现象
活动简介:昼夜更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却又最容易被忽略的自然现象之一。它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地球自转、阳光照射、球体几何等多个科学原理。还等什么呢?快来一起探索“昼夜更替现象”的秘密吧!
活动四:自制天气瓶
活动简介:“天气瓶”是一种通过瓶中的结晶形态判断天气的仪器,由气象学家罗伯特·菲茨罗伊发明,根据外界温度、天气的改变,瓶内会出现不同形态的结晶,预报天气的变化。本次活动将带领大家亲自实验操作,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天气瓶!
活动五:日晷仪
活动简介:日晷仪也称日晷,“日”指太阳、“晷”指影子,合起来就是“太阳的影子”,是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中国最早的系统记载见于《汉书·律历志》。地球自转使太阳周日运动,晷针影子的方位随之匀速变化——影如时针,盘似表盘。日晷仪把地球自转变成影子在刻度上漫步,也让人第一次把“时间”刻进了阳光里。
活动六:日地月关系
活动简介:太阳、地球、月球是一套天然的“三体实验装置”,它们的质量、距离与轨道特征共同塑造了昼夜交替、四季更迭、潮涨潮落乃至生命节律,来天文研究社一起解密日地月之间的关系吧!
活动七:制作月球车
活动简介:想象一下,如果你有机会驾驶一辆车在月球上驰骋,那会是多么刺激的经历啊!目前,中国已成功发射多个月球探测器,这些勇敢的“小家伙”在月球上留下了它们的足迹,为我们带回了许多珍贵的数据和照片。如果你是月球车的驾驶员,你会让它去哪里探险呢?快来加入我们的月球车探险队吧,一起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
三、“光影科学梦”科学电影全国科普场馆巡映暨“追随精神谱系 科技自立自强”红色电影展映活动
《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
影片讲述了物理学家杨振宁的一生和成就。在杨振宁先生迎来百岁华诞前夕, 传记纪录片项目在得到他本人首肯后启动。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发行都得到杨振宁先生的大力支持。杨振宁还帮助制作团队获得此前未公开的很多珍贵史料, 并授权使用。
《谷魂》
影片真实再现了赵治海带领研究团队,创造“张杂谷”亩产 811.9公斤的高产世界纪录,继杂交水稻之后对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又一重大贡献的辉煌历程。
《星河一叶》
影片由上海市科技两委会同上海天文台等单位历时近两年时间筹备拍摄制作完成,影片展现了叶叔华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和人文情怀, 讲述了她怀着对科学事业的强烈热忱和对国家科技强盛的无限渴盼,以永不放弃、坚韧执着的精神攻坚克难,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先进事迹。
《诗与真》
影片记录了严东生一心报效祖国、致力科技改革、推进国际合作、无私奖掖后学等典型事迹,多维度呈现了这位科学大家的崇高形象、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
《我是医生》(剪辑版)
影片讲述了年逾九旬的传奇医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年至耄耄,依然奋战在手术一线造福民生的感人故事。
《钱学森》(剪辑版)
影片讲述了钱学森青年赴美、励志求学、涉险回国、建功立业等一系列鲜为人知的曲折人生。
《袁隆平》(剪辑版)
影片讲述的是袁隆平 30岁至60岁阶段的故事,以杂交水稻始祖“三系配套”的研究为主线展开。
“全国科普月”活动时间安排表
编辑:黎瀞月、兰燕琦
校对:王任莲
审核:刘加进